學術倫理
掠奪性期刊 (predatory journal)
掠奪性期刊,源自英文”predatory journal”一詞,是開放取用出版 (open access publishing) 興起後出現的學術詐欺現象,此類期刊出版商利用學者急於投稿的需求,利用網站或Email以快速審稿出版為號召,強調同儕審核、開放取用,甚至假造相關資訊吸引投搞,藉以收取高額處理費賺取利潤。作者的心血卻因此被刊登在劣質的期刊上,進而危害個人學術聲望。
投稿到掠奪性期刊的問題
投稿到掠奪性期刊,想要撤回自己的稿件,往往會付出昂貴的費用,如果不願意負擔,可能文章會被卡住,不但浪費心力還喪失投到優良期刊的機會。有時稿件拿回了,但出版商卻未把文章下架,對後續研究也會造成困擾。
是否可以投稿OA期刊
既然 OA期刊有爭議,是否就可以不要投稿至 OA 期刊呢?OA 期刊初期發展動機是具理想性的,目前贊助或提供 OA 出版的研究機構也越來越多,出版方式也無不妥。但掠奪性期刊卻由此找到謀利的機會,可說是期刊發展的逆流。因此在投稿時,請務必自我檢測及利用工具查證,以免落入掠奪性期刊的圈套。
自我檢核
Think.Check.Submit.
掠奪性期刊的自我查核表,當回答皆為「是 (Yes)」時,便能考慮投稿。
中文版 英文版
來源:臺灣學術倫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
掠奪性會議 (predatory conference)
掠奪性期刊是另一種以學術形式來營利的手法為掠奪性會議。目前掠奪性會議數量與規模也是日漸增多而且越來略不容易判斷。這類會議邀請的對象通常是新進的研究者,以電子郵件邀請學者擔任會議引言人或主講人,然而這些公司以營利為目的,不在意學術交流,他們可能把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個會議。研究者可能投注金錢與時間參與,卻沒有得到任何寶貴的收穫。長期以來對學術聲譽的累積也會有負面影響。
掠奪性會議的特徵請參見 洪文琪 (2019),淺談掠奪式研討會(predatory conference)
掠奪性研討會查核步驟,
當回答皆為「是 (Yes)」時便能考慮投稿。
來源:臺灣學術倫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
參考文獻
林奇秀、賴璟毅 (2014)。開放近用的陰暗面:掠奪性出版商及其問題。圖書與資訊學刊 ,(85),頁 1-21。doi:10.6575/JoLIS.2014.85.01
洪文琪 (2019)。淺談掠奪式研討會(predatory conference)。Rearch Portal 。doi: 10.6916/STPIRP.2019-03-29.0002
研究誠信提升計畫辦公室 (學術處) (2018)。不可不慎的掠奪性出版。中研誠信電子報 (1),頁 1-4。
彭台光(2018)。商管領域掠奪型出版:學術期刊黑名單與白名單及因應建議。管理學報 ,35 (2),頁 241-266。
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「掠奪性期刊與出版」相關課程與文宣。取自 https://ethics.moe.edu.tw/news/detail/132/
防堵學術詐騙!認識掠奪性期刊。取自 https://www.lib.nccu.edu.tw/zh_tw/announcement/防堵學術詐騙-認識掠奪性期刊-29405733
巫惠屏 (2020)。OA期刊的意外發展-掠奪性期刊。取自 https://news.lib.nctu.edu.tw/feature-articles/predatory-journal/oa期刊的意外發展-掠奪性期刊/
Open Access 開放取用資源。取自 https://www.lib.ntnu.edu.tw/database/oa.predatoryjournal.jsp
臺北醫學大學數位圖書館專案 (2019)。掠奪性期刊面面觀。取自 http://www.tsmh.org.tw/sites/web_dg/userfiles/0.6.11.3/files/_TMUDilib.pdf
最後更新:
2020/07/01 19:25:59